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用青春书写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陈宣宇,一个普通的会计学毕业生,在毕业之际选择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扎根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桥头乡,成为一名基层民生保障工作者。他的故事,就像一首无声的诗篇,将青春与奉献交织成最美的画卷。
陈宣宇,男,蒙古族,2000年1月生,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高职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2023年响应国家号召,到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桥头乡工作,负责残疾人两项补贴、退役军人服务、高龄老人关爱等民生保障工作。扎根边疆两年来,他以“枝叶关情,为民初心”的信念,推动惠民政策落地见效。
面对边疆山区信息闭塞、残疾群众政策知晓率低的困境,地毯式筛查遍访,通过村委会走访及电话联系全乡残疾人,建立“一人一档”动态数据库,主动帮助符合条件的村民申请补贴,并推动免费康复辅具适配服务,确保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要求,推动公益性康复辅具适配服务可感可及,切实保障和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为其免费配置假肢、矫形器、助听器等康复辅具。
积极开展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将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至每一位退役军人。为退役军人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指导退役军人党员及时纳入党组织管理,并积极参与党组织安排的活动。同时,做好退役军人的信访接待和权益维护工作,及时了解退役军人的诉求,协调解决其实际问题,维护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
每年开展节日慰问走访慰问辖区内的退役军人,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每月按时发放出国参战民兵民工生活补助和领取定期生活补助对象抚恤金及生活补助。
(三)高龄老人的“守护者”
为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业务流程简化,建立健全高龄津贴“免申即享”工作机制,实行“政策找人、服务上门”,切实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采取召开会议、张贴标语、村村通广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高龄津贴惠老政策,营造全社会人人关爱高龄老人的浓厚氛围,形成“有执行、有支持、有助推、有参与、有融入”的工作格局。
陈宣宇始终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赢得了领导、同事及当地村民的认可。他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双手托举希望,在边疆基层岗位上贡献青春力量,让惠民政策惠及更多群众。
↑ 上一篇:高职学子李晨溪用一碗“米小溪”绽放青春最美的花
↓ 下一篇:【从迷途到领航:见证一位高职学子的教育觉醒】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高职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高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