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促进思想交流,激发大家对阅读的热爱,知书社区于4月23日在学生公寓5栋举办以“书香润初心·阅读砺使命”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分享会由高职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洪张龙主持。
分享开始前,洪张龙副书记发表开场致辞,强调了阅读在个人成长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大家在分享中碰撞思想火花,共同提升阅读素养。随后,分享环节正式拉开帷幕。参与分享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年级和专业,他们精心准备,围绕自己阅读的书籍,结合自身经历与感悟,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分享。
《活着》读后感
张月
余华的《活着》以冷峻笔触剖开生命的本质,福贵在时代的洪流中接连失去至亲,却始终以沉默的坚韧直面苦难。当月光下的路如撒盐般刺痛人心,当少年有庆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我们得以窥见生命最原始的样态——活着不是功利的计算,而是存在本身对命运最庄严的抵抗。书中既有相濡以沫的温情,也有绝境中人性的幽暗,恰如盐粒既象征伤口又隐喻疗愈。余华将"活着"与"幸存"剖离:前者是向死而生的主动姿态,后者是被动承受的生存状态。百年沧桑里无数人用血泪验证,生命的答案不在功名而在脚下土地,正如老牛与青草的轮回,苦难终将被时间淬炼成继续前行的力量。活着,本就是穿越暴风雨时对生命最深的敬畏。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赵紫薇
合上《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身影仍在脑海挥之不去。在贫瘠的黄土地上,少安为家庭放弃学业,从办砖厂失败到东山再起,用脊梁撑起一家人的希望;少平不甘于命运,毅然离开家乡,在煤矿艰苦劳作中仍坚持读书,以精神的富足对抗生活的苦难。书中人物在时代浪潮中挣扎奋进,让我看到平凡人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与勇气。它告诉我们,生活或许充满艰辛,但只要心怀希望、不懈奋斗,就能在平凡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不平凡人生 。
《秦腔》读后感
杨蓬展
清风村的风土人情,生活动态;带着泥土气息的乡村,充满混浊的朴实无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复一日的勤劳农民,爱贪小便宜斤斤计较的小农意识,以及各种各样的迷信活动。这一切和我的村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中国农村的特性几乎都一样,农民的思想水平,和生活逻辑也相差不远。所以,小说的情节常常带我回到童年,回到那个还没有被商业文化感染,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乡村人们总说贾平凹的作品有“土气”,他的作品总是描写乡村,描写最广大劳苦人民,这就是他的乡土情结,他爱他的家乡,爱家乡的文化,家乡的土地,家乡的一切。农民出身的他使他自觉地将目光投向了生他养他的黄土地,他无时不刻不在关注乡亲们的生活和未来。农业、农村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问题,贾平凹关心农村,关心农民正是他出色的原因。
活动接近尾声时,洪张龙副书记对本次读书分享会进行总结,对大家的精彩分享和积极交流给予高度评价,并鼓励大家将阅读融入日常生活,持续关注社会时事,以书籍为桥梁,不断提升自我,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读书分享会不仅是一次阅读成果的展示,更是一次思想的盛宴。它让参与者们在书籍中汲取智慧,在交流中洞察时代,为营造全民阅读、关注时事的良好社会氛围添砖加瓦 。
图 | 赵紫薇
文 | 赵紫薇
排版&编 | 师良庆
编审 | 廖一蔓 方正兰
编审 | 廖一蔓 方正兰
↑ 上一篇:从遵义到赤水,踏寻信仰之路
↓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高职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高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