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玲,女,汉族,保山市施甸县龙潭村人,1992年5月出生,毕业于云南经济管理学院16级广告与制作设计班,于201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是保山市龙潭村党建助理员,她大学毕业两年后就回到家乡来到基层工作,一晃四年过去了,时代变了,环境变了,容颜变了,可有些东西却一如当初。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虽然位子不高,但责任重大,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她回到家乡后丝毫没有懈怠的投入到基层工作中。
“党建助理员是做什么工作的?是来挂职的吗?你为什么要回老家这个大山里来干这吃力不讨好的活呢?”还记得刚回到家乡时群众不解的表情。虽然一开始不知道如何回答,但仁玲学姐却暗下决心,要用实际行动为老乡们解答什么是党建助理员,为什么选择回到家乡。
作为党建助理员的仁玲学姐甘愿当“小学生”,把身边每一位同志都当做学习对象,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从最初传达文件、整理资料逐步扩展为接待群众、走访调研,细小工作看似简单,却是群众的急难愁盼,只有一件件解决好,才能很好融入这个集体。如今见到乡亲主动打招呼,他们也会亲切地一口一个“小玲”“玲玲”的喊着,这一刻仁玲学姐深深感受到被接受和认可的温暖和鼓励。
很巧的是此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里有一名志愿者和仁玲学姐都是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何文莉老师带的学生,一个是2013年就进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就读,一个是2020年才走进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的,虽然相隔了七年的时间,但他们却都在做着一样的基层工作。谈到大学生活,仁玲学姐告诉志愿者们,最让她难忘的就是她的辅导员何文莉老师,她说:何文莉老师就像她们的妈妈一样,时而严厉、时而温柔,周末还会时常叫她们去家里吃饭。
最后在和志愿者交谈的时候,仁玲学姐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志愿者们组织的活动为当地的孩子带去了活力,让孩子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也谈到:当地普通话水平较低,因为老人多数是农民,希望我们以后能多去基层,多去跟乡村的孩子们还有农民们打交道,去了解民众们真正所需要的。更好的将推广普通话向偏远乡村拓展。在与学姐的深入接触与交流过程中,志愿者们对“推普”和“乡村振兴”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推广普通话,消除语言隔阂在偏远的乡村地区任重道远。时间是短暂的,但推普的道路还很漫长。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开展推普活动,以点带面,助力乡村振兴!
最后仁玲学姐让我们为她的辅导员捎上一句话:老班,我想您了!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高职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高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