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初心乡村振兴实践团”于2022年7月12日上午到怒江州泸水市上江镇蛮英村水沟头组进行傈僳族民族文化调研,下午到旧乃山、百花岭进行乡村产业调研。晚上八点带队老师尚丽媛老师和指导老师何康平老师组织实践队员开展了第二期总结会。通过今天的调研,以下几位同学发表了一下感受及收获:
队伍刘梦姝同学调研的方向是水利基础设施,今天了解到了所到达的几个自然村的村民生活水利基础设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一定收获,经过老师的指导更加明确了调研的方向,明天继续努力。其次是今早去的非遗纺织工坊,让她感受到了浓浓的傈僳族文化,她认为非遗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不是非遗对乡村振兴单向的助力,而是非遗和乡村振兴相互赋能,相互助力,相辅相成的推动关系。其次是志愿者们去的每个村落都有一个产业,实现了“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局势,感受到了国家政策对乡村振兴的大力支持,和当地政府努力带动村民实现稳定增收的决心。
队员杨欣利同学调研的方向是民风民俗,上午到水沟头组了解到了她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傈僳族人民利用自己的文化结合社会发展,通过棉麻纺织工艺增加收入,从而带动经济发展。下午去到旧乃山的咖啡种植基地和上江镇湾河流域的“香料王国”以及上江镇付坝村的百花岭傈僳族音乐小镇,通过对这些地方了调研和了解,杨欣利同学感受到了文化产业是促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队员傅奕晗同学调研的方向是民谣的基本情况,在上午她了解到傈僳族民歌的种类和歌唱时的声部特点,对于民谣的传承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当地人民只是大致了解民谣的种类,但不会唱,原因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很少有人去学习这些歌谣。因此,对于她调研的方向,每个村的大致情况都不一样,应当多去询问,使需要的调研内容更加充分。下午到达音乐小镇,遗憾的是疫情原因部分场馆尚未开放,但通过照片展览馆让她了解到一些怒江州各个民族的发展历史。
经过调研志愿者们深刻的认识到,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力量的源泉。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实现的根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也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高职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高职学院